交易對象的流動性對系統交易的影響
不是所有的期貨合約都可以作為系統交易的對象,期貨合約要作為系統交易對象,首先必須要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以判斷該期貨合約是否具有可交易性。流動性是指若某一期貨品種具有足夠大的流通單位,從而當發生大額交易時不致發生劇烈的價格波動。某一期貨品種是否具備最基本的流動性,對其是否能成為活躍交易對象以及是否能吸引機構投資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某一投資工具的流動性達到一定規模從而能吸引機構投資人時,機構投資人的參與反過來又能大大增加該產品的市場流動性,從而逐步達到一種良性循環。
交易對象的流動性對投資者之所以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主要原因:
1、流動性的高低直接影響交易方法的選擇范圍。交易對象的流動性越高,那么適合選擇的交易方法的范圍越大;流動性越低,選擇的交易方法的范圍越小。例如,對低流動性的投資市場來講,用追蹤止損的操作方法就不可行,突破的概念難以使用,用趨勢跟蹤的操作方法就相當困難,等等。
2、流動性的高低直接影響風險管理效率的高低。交易對象流動性越低,風險管理越難。因為無論使用什么樣的風險管理模型,其前提條件都是能夠在低成本的條件下快速進場和出場。如果在市場的低流動性情況下,則由于上面提到的交易成本的提高和進出場效率的下降,使風險管理操作的困難程度提高。
3、流動性的高低直接影響交易成本的高低,如果交易對象的流動性降低,則會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即便是對某些高流動性的投資市場,在特殊事件的突發時期也會發生流動性的突發性降低。以筆者的親身經歷為例,以市價入場的S&P500期貨合約,以一手合約為準,預計的成交價與實際的成交價相差最多時可達1000美元以上,這約占當時規定保證金的10%左右。這對一筆交易而言,是相當高的成本。
由于市場流動性對投資成敗具有非常重要的約束性,所以投資者在進入某一交易市場之前,一定要認真檢查該市場的流動性。
檢驗市場流動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檢驗價格走勢的連續性。價格走勢的連續性,是指實際成交的平均價格間隔與市場規定最小價格變動間隔的偏離程度。如果偏離程度越高,那么價格運動連續性越低,從而說明市場流動性越低。舉一個例子,假設某一期貨合約規定的最小價格變動為一點,但實際的平均成交價間隔遠遠大于一點,則說明該合約價格的連續性低。其實從技術圖表上看,價格連續性低的期貨合約在圖形上存在大量跳空。即便對總體市場流動性高的市場而言,其期貨合約的開始階段通常也存在一段低連續性時期。
(2)檢驗成交量的大小。成交量,顧名思義,就是指交易對象在規定期間內標準交易單位的交易總量。需要明確的是,為了準確反映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成交量不使用交易對象的流動面值總額。而是流動單位的總量。比如,對期貨合約來說,成交量也是指成交手數的總量。對股票來說,成交還是指成交股數的總量。而如果使用面值總額,則價格的高低會成為另一變化量,影響交易品種信息的準確性。對某些市場來說,因為市場信息具有滯后性,人們使用某種替代性信息。例如,在S&P500期貨交易中,由于無法獲得即時成交合約的數量,人們使用換手次數來作為文易量的替代物。
(3)檢驗交易差價的大小。交易差價,是指場外投資者在同一時點所能得到的實際買入差和實際賣出價的差。如果交易差價越大,則反映市場流動性越低。這一檢驗通常在美國股票市場及國際期貨與外匯市場用的比較多。因為這些交易市場設有場內交易人制度。交易差價是場內交易人提供買賣成交服務的成本。如果交易越活躍,成交量超大,則該服務的單位成本越低。所以交易差價是衡量市場流動性的重要尺度之一。交易差價的大小除依據實際市場報價檢驗外,有時也可以依據圖形形態也能看出來。假如圖形上存在大量等長線,則說明交易差價大,成交不活躍。
成交量大小的檢驗包括兩個方面,就是成交量大小的絕對水平的成交量大小的相對水平。
成交量大小的絕對水平,指某一交易對象的成交量規模要足以滿足交易品種的價格運動具有連續性。所以成交量的絕對水平不但對交易總規模有基本要求,而且對交易量的時間分布也有一定要求,即成交量不但具有規模性,而且具有均勻性。如果兩個交易對象在日交易水平上,交易量規模相近,但是如果某一交易對象經常存在無交易時間區間,而另一交易對象始終保持交易狀態,則顯然后者更適合系統交易。
成交量大小的相對水平,是指交易對象的成交量規模與投資者投資金額的對比關系。這一點顯然對大額投資者也就是機構投資者而言更重要意義。通常認為,如果某一投資資金占有的市場份額大于10%,則會顯著改變原有市場交易的均衡水平。所以對大額投資資金而言,盡管要觀察原有市場的成效規模,同時也要推算自身介入后市場交易流量可能的變化。大額投資資金必須關注幣場價格的回波效應。一般情況下,投資資金占市場份額在1%以下不會產生明顯的回波效應。
- 上一篇:交易系統的種類
- 下一篇:雙均線交易系統交易的原則與應用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