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周期的測試
作者:文華財經 來源:cxh99.com 發布時間:2015年05月08日
- 咨詢內容:
我設計的想法是:以下條件滿足時,開多平空,(1)23分鐘線的KDJ金叉,(2)5分鐘K線的收盤價大于60個周期均線(其實就是60個5分鐘的收盤價的均值,即300分鐘)(3)5分鐘線的收盤價比上一個5分鐘線的收盤價高。以下條件滿足時,反手平多開空(1)23分鐘線的KDJ死叉,(2)5分鐘K線的收盤價小于60均線(其實就是60個5分鐘的收盤價的均值,即300分鐘)(3)5分鐘線的收盤價比上一個5分鐘線的收盤價低。我的做法是:第一,編寫指標dy2N1:=9;M1:=3;M2:=3;M3:=3;RSV:= (CLOSE-LLV(LOW,N1))/(HHV(HIGH,N1)-LLV(LOW,N1))*100;//收盤價與N周期最高值做差,N周期最高值與N周期最低值做差,兩差之間做比值。FASTK:=SMA(RSV,M1,1);//RSV的移動平均值K:SMA(FASTK,M2,1);//FASTK的移動平均值D:SMA(K,M3,1);//K的移動平均值J:3*K-2*D;
第二步,編寫主指標qqSS60:=SUM(C,60)/60;
#IMPORT[MIN,23,dy2] AS VAR1k23:=VAR1.k;D23:=VAR1.d;
CROSSUP(K23,D23)=1 AND C>SS60 AND C>REF(C,1) , BK(1); //CROSSDOWN(K23,D23)=1 AND C<SS60 AND C<REF(C,1) ,SP(1);//AUTOFILTER;
然后,我打開IF當月的5分鐘線,進行回測。我的操作對嗎?謝謝老師!
- 文華技術人員:
您的整體思路是正確的,就是有個別地方寫有點問題,為您修改如下:
第一,編寫指標dy2
N1:=9;
M1:=3;
M2:=3;
M3:=3;
RSV:= (CLOSE-LLV(LOW,N1))/(HHV(HIGH,N1)-LLV(LOW,N1))*100;//收盤價與N周期最高值做差,N周期最高值與N周期最低值做差,兩差之間做比值。
FASTK:=SMA(RSV,M1,1);//RSV的移動平均值
K:SMA(FASTK,M2,1);//FASTK的移動平均值
D:SMA(K,M3,1);//K的移動平均值
J:3*K-2*D;
第二步,編寫主指標qq
SS60:=MA(C,60);
#IMPORT[MIN,23,dy2] AS VAR1
k23:=VAR1.k;
D23:=VAR1.d;
CROSSUP(K23,D23)=1 AND C>SS60 AND C>REF(C,1) , BPK; //
CROSSDOWN(K23,D23)=1 AND C<SS60 AND C<REF(C,1) ,SPK;//
AUTOFILTER;
僅供參考;
- 文華客服:
MA(AVPRICE,5)與我想尋找一個能夠真正體現均價水平的指標,謝謝!
- 文華客服:目前常用的衡量均價的指標有哪些呢?
- 網友回復:
MA函數本身就是取平均值的函數:
MA(X,N) 求X在N個周期內的簡單移動平均,您理解下;
您上述2種編寫方式只是取不同的價格的均值,具體需要使用哪個需要看您個人思路需求 我們不方便給出建議,您考慮下;
- 網友回復:
MA(AVPRICE,5)是不是去這個期間所有明細成交單的加權平均值(價乘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