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期薦讀:交易競賽的形式演變(2) —『程式交易模組間的客觀交易競賽』與其實踐[古期心得]
此文 臺灣老手 clcy 所寫 有借鑒價值,古期推薦大家有空看看。
我在一篇發文『這場比試公平嗎? 上機車我也能贏短跑冠軍,下棋輸給電腦又如何?』(viewtopic.php?t=28058 ),質疑AlphaGo與人類棋手的對弈,是場不對等的競賽,著眼點在于『你怎么可以讓機器對上人呢?』 我以『葉問擋子彈』做比喻。
那么,合理的交易競賽形式又應該是甚么呢? 我認為應該是『主觀交易對上主觀交易』,而『客觀交易對上客觀交易』(亦即『演算法交易對上演算法交易』)。()
在此,繼續前一篇文章『交易競賽的形式演變(1) — 交易人間透過模擬交易平臺對弈的缺失與改進』(viewtopic.php?t=28092 )繼續往下談。
如果讓機器對機器(演算法對演算法、程式對程式)的『客觀交易』的競賽設計,又該如何呢?
7年前(2009年),我在高雄應用科大金融資訊所開設的『程式交易』課程中(高應大其實也是臺灣大專院校中第一個規劃與教授『程式交易』課程的學校,恐怕現在也是唯一或極少數),曾經使用TradeStation軟體,進行『程式交易模組對上程式交易模組』的競賽。
我在第二本『程式交易』著作中敘述了交易模組競賽的方式。競賽流程與規則概略敘述如下:
1. 競賽開始,主持人公布以下競賽規則:
(1) 公布資料。提供樣本內(例如,2004/9/1~2006/8/31間臺指期貨)交易資料,參賽者以此期間交易資料,設計技術指標操作策略,回測績效,最后以綜合績效指標計算成績(得分數A)。
(2) 主持人以樣本外(例如,2006/9/1~2008/8/31的臺指期貨)交易資料,作操作策略外推測試,以綜合績效指標計算成績(得分數B)。樣本外資料期間亦可不公布。
(3) 「交易規則」為多空皆可作,僅可建立單數部位,或選擇不持有標的物(即Market Position只能為+1, -1, 0)。「策略組成規則」可包含一或多組買進賣出規則。( www.kzuj.com.cn )
(4) 交易策略設計期限為,自公布競賽日開始,至2009/1/10止,在截止日前,繳交:「策略模型程式」、「樣本內績效報告檔」與「策略分析書面報告」(報告中說明交易策略形成過程與想法)。
(5) 「綜合指標」(含「分數A」與「分數B」)計算方式為:「報酬率指標」(凈獲利;Total Net Profit)占70%,「風險指標」占20%(平均虧損交易乘上最大連續虧損;Average Losing Trade * Max Consec. Losers),「周轉率指標」(交易次數;Total # of Trades)占10%。
(6) 依據參賽者繳交之「策略分析書面報告」部份評分,得「分數C」。
(7) 「綜合分數」為「分數A」占50%,「分數B」占20%,「分數C」占30%。并以此為競賽最后評分。
2. 參賽者在期限內提出交易策略。
3. 主持人以市場交易資料測試策略績效。
4. 依據前述方式算得綜合分數,并公布分數與排名。
5. 競賽結束。
以上競賽辦法相對于券商辦的交易競賽,規模當然小很多,且除了成績外也沒有什報償,但卻是可以在課堂上實行之競賽教學活動。即使沒有購買TradeStation軟體,也可使用Excel環境或VBA環境建構的回測系統,進行競賽。后來,TradeStation的服務終止后,我們購買MultiCharts進行競賽,其中一段空窗期使用免費的TradeBlazer競賽,未來將考慮使用嘉實資訊XQ軟體中的XS語言進行競賽。
這種比賽的精神就是希望用策略模組與策略模組做競爭,也就是前述交易者演算法間的競爭,程式交易競賽就是應該采取這種模式。
在上學期的『程式交易』課程中,元大期貨賴總經理找上我,希望針對我們金融資訊所上過程式交易課程的學生(研一與研二),進行以MultiCharts軟體為基礎的策略競賽,希望能從競賽中找到好的、另類思維的策略,若真的有創意且市場同步前測證明可擊敗市場,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前三名)可獲得高額獎金,未來策略真的上線使用,也可分潤,讓專長于程式交易策略的學生可以得到被動式的收入。
至少從這次競賽中,我們的學生保證可以包下前三名獎金,算是對我們系所的贊助與肯定。
學期中,賴總還遠從臺北到我高雄燕巢的課堂上,親自說明競賽的理念并分享他寶貴的交易經驗;元大期貨指派專人(其實也是我們金資所畢業的學生),到我課堂上針對MC的深度使用以及交易策略設計,進行一系列課程。
這個競賽于今年一月中收策略,目前進行市場同步測試中,預計下個月會有結果。
這場競賽的作法就是我過去課程中用于學生訓練的方式。
那么,過去這樣的訓練有沒有用呢?
從幾個指標看,應該是有的。過去元大期貨(這個活動其實源自于寶來時期)持續辦理多屆的『期貨儲備操盤人征才活動』(業界有時暱稱為寶來的海龜培訓計畫),最近幾年,在上千名參賽者中最后成為正式操盤人的都有金資所的畢業生,最后任職于元大期貨操盤室。
也因此,賴總直接找到我,選擇我們所開始第一次業界首創的『程式交易策略模組』競賽,有別于過去『主觀交易模擬競賽』,這種競賽的定位是『客觀交易模組競賽』。
我們知道,臺灣證券交易所一直以來希望讓股票交易從集合競價走向逐筆撮合(目前已經縮小到5秒鐘),去年他們委托資訊廠商設計『逐筆交易撮合平臺』并提供2組API提供程式交易模組連接測試,他們找上我,作『客觀單位的第三方驗證工作』,我的團隊以C# 設計了6套程式交易模組與平臺對接,并進行壓力測試。
結案過程,證交所朋友問到我,有沒有可能在校園中辦理『證券交易的程式交易模組競賽』,由證交所提供API元件,讓學生可以編碼交易策略并完成『取價、策略驅動、下單、回報、部位管理』的程序,競賽策略的輸贏。
我告訴他們,這很困難,因為要做到這件事必須要能編碼C#語言對接API(這部分就排除了許多財金系的學生),還必須對交易有概念(這部分又排除了許多資訊背景的學生),恐怕參賽會不踴躍。
有思路,想編寫各種指標公式,程序化交易模型,選股公式,預警公式的朋友
可聯系技術人員 QQ: 511411198 進行 有償 編寫!(不貴!點擊查看價格!)
- 上一篇:古期薦讀:交易競賽的形式演變(1)-交易人…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