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期薦讀:期貨交易程式與機率(2)[古期心得]
點擊閱讀 前一章:期貨交易程式與機率(1) http://www.kzuj.com.cn/2016/03/24/34713.shtml
期貨交易程式與機率(2)
相關討論四:由CLCY發表:
1. 首先,市場要完全隨機是很困難的,絕對有Pattern可循 。我過去有幾年的時間沉浸在模擬研究領域,模擬軟體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跑出高品質的亂數,一開始的方法是以隨機的方式產生亂數,后來發現不論使用哪一種隨機源(如系統時間)都會產生群聚現象,因此學者后來採取定態(deterministic)演算法產生亂數,例如Halton、Faure及Sobol Sequences等準蒙地卡羅模擬法,若要控制多組隨機訊號的相關則需透過Cholesky Decomposition方法。總之,「即便要刻意產生隨機訊號都很難,市場要完全隨機是困難的」。
2. 只要價格不隨機,且有跡可循,則必然可以擬定優勢策略 。我曾經因為好玩,在講述競局理論的課程中設計一個猜拳的游戲,挑戰學生說我的軟體可以在猜拳這種無相對優勢的競局中獲勝(只要競局次數夠多),我的演算法藉由前幾十次的對局中抓對戰者的Pattern(包括剪刀石頭布的機率,以及前后期出拳的條件機率),在掌握Pattern后,就可以擬定優勢策略。后來,我告訴學生我的程式邏輯,再繼續對戰,誰知當學生更專注於產生隨機的出拳序,更加一敗涂地(Pattern更明顯)。總之,「如果可以測知Pattern,則可以擬定優勢策略」。
3. 但可預測性并不代表可以獲利 。沒有一個輪盤是隨機的,只要此不隨機性不要大到超過賠率設計保護范圍就行。以交易言,短期Pattern要獲利不是不可能,但太短會面臨交易成本的挑戰(特別是無法預知大小與發生時間的流動成本;據說,許多高手死在流動性,這是回測時無法預知的傷害),又會面臨模型生命週期的考驗(終於確認模型失效時,可能獲利折損大半,這端視模型半衰期長短而定)。
4. 319與911係屬於外部突發資訊造成的市場震盪,效率市場理論早將之除外。 效率市場的問題來自於內部正向回饋造成的胖尾與前后期相關 。
5. 交易難在一方面要克服交易成本形塑的負和競局以及不知有多少的西蒙斯 。之前Po文提到,光是稅與手續費,18個月就會吸光市場的血(此為證券商同業的非正式統計,其實只要統計證交稅收與經紀部門收入即可知);再加上有像西蒙斯這樣的團隊,若真如小達人所言,該基金有這麼大的資金規模,那簡直叫全球掃單,躲在世界任何市場的角落,都無一倖免(除非該市場有外資投入限制)。而喂養這些鯊魚的正是無知的小魚以及技不如人的小鯊魚。對於西蒙斯而言,市場當然是沒有效率的;但對大部分人而言,是。效率市場理論不是理性理論,是鯊魚理論;短期Pattern當然存在,只是會很快被鯊魚群找到吃掉,因此存續期間越來越短且不穩定。
6. 如果不愿被動等待Pattern自動產生,或許可以主動製造Pattern (誘多或誘空,雖然作法像金光黨般不道德)。如同w大所言「圣杯不存在於大部分人相信的顯學之中」(這就是我提到的眾所皆知風險或習慣風險),但如果透過媒體、工具提供強化市場錯誤認知,就可以形成可藉對作獲利的Pattern了。
7. 「M-N-C>0」的模型是否有效不能靠直覺 。過去也有人相信「輸錢就把賭注加倍(再加碼),直到贏錢為止」的作法可以贏錢,但經過模擬后就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了。「M-N-C>0」的模型是否有效也可以模擬看看,但小心流動成本,總是市場追漲殺跌,流動成本的不對稱不利於此模型的架構。
8. 關於西蒙斯旗下的物理學家的市場觀點,我現在正在研究「Minority Games – interacting agents in financial markets」一書,就是物理學家的市場觀點,還在看,之后再報告。總之, 金融市場是越來越熱鬧了,先是賭徒、財務金融的專家、然后(火箭)工程師、數學家、心理學家、資訊背景專家來了,現在連物理學家都來湊熱鬧了 。藉由不同領域專家的投入,或許大一統理論會在金融市場浮現歐。作為研究者,真是有幸生存在這個年代,連牛頓與愛因斯坦都無緣躬逢其盛。
相關討論五:由wldtw2008發表:
CL教授太屌了!
看完您寫的, 讓我再螢幕前發呆了好一短時間!
我終於看懂老師說的習慣風險是什麼東西了. 原來, 人們深信不疑的趨勢, 道式, 均線等等, 很可能是那群金光黨主動製造出并透過媒體與免費工具強化小魚們的錯誤認知(洗腦), 使小魚們習慣使用深信不疑的認知而造出相似的Pattern, 而自動進入網內...
媽呀! 真是陰謀論(但是我相信)!!! 不過反過來說, 我更寧愿相信, 這是那些金光黨是在金融歷史的進步中, 發現這個, 并強化利用的.(www.kzuj.com.cn )
就好比在賭場裡面, 無意間(或說人性的必然)出現了注碼法(輸1押2, 再輸加倍押4, 再輸再加倍押8), 一些聰明賭場發現了這個方法并不會造成自己的損失, 因而私底下散播這個方法. 并也樂見此法被廣為散佈. 而賭客卻以為拿到圣盃因而賭的更開心, 但賭場才是賺的更開心呢!自然的, 賭場不會去揭這個瘡疤.甚至會鼓勵大家陷入這個瘡疤.
有沒有想過股票, 期貨市場也是這樣呢? 做為莊家的交易所(政府), 明明知道大眾在搞的東西可能會害他們輸錢, 但是站在莊家的立場, 有錢賺位啥要去揭瘡疤? 你情我愿罷了! 因此繼續睜隻眼閉隻眼.
另外,價格隨機所以不需分析, 這似乎沒人認同(因為至少會出現Pattern, 而能分析)... 哈哈, 我會再好好仔細想想, 圣杯也許是在這些Pattern的行為裡.
最后我也認同, 可分析性, 可預測性, 不見得可獲利, 第一個要打敗的就是交易所(交易成本), 就好像打電動第一關就碰到
大魔王...唉~
相關討論六:由DR發表:
我同意教授的看法,價格不是隨機的,而是有跡可循的
以兩個角度,財務工程與市場微結構的角度解釋
以財務工程學解釋,會知道價格是由2各部份組合而成,一個部份是長期趨勢項,一個是短期隨機項
因此透過這樣的模擬結果,可以清楚知道價格長期有趨勢可循,但是短期卻是隨機亂跳
諸位可以拿出任何一檔股價,或者任何一段的期貨走勢,便可以清楚看到我所描述的現象
以上適用財務工程的隨機過程來解是價格趨勢
如果用微結構角度解釋,一樣是可以知道價格是有跡可循的
市場上有兩種交易人,一種是informed traders,另一種是noise traders
noise traders沒有任何資訊,交易的目的單純可能是liquidity所需,加上noise traders的資金通常不大,交易的看法也不相同
因此當noise traders在市場交易時,價格只會再bid-ask prices 之間跳動
但市場存在另一種交易人,叫做informed traders,他是有資訊的,知道市場未來是好或者是不好
因此當這群人進來交易后,市場價格就會有趨勢,然而資訊交易者獲得資訊所需要的成本通常不小,因此通常下單的單子不會太少,因此無法一下子把所需要的單子補足,
但是又因為所需要的單子不少,因此會慢慢的把單子分散,混在noise traders當中,把所需要的量慢慢買進來或者賣出去 (www.kzuj.com.cn )
這時候,把informed 和noise traders的交易行為合併起來,你會發現短期是隨機,上漲下跌是個50%,但長期會反映出informed traders的資訊,這時價格會有趨勢
相關討論七:
0070007 寫:
因為wldtw2008兄指明要我看這一篇,所以我很認真的分3天,看了15遍,
不知道是我的資質太差?,還是因為是”經濟,資訊,”的門外漢本來就不易看的懂這些?我要坦白講,我看不懂,我肚子裡沒有那麼多的學問,
一些專有名詞,一些專門的學理,讓我看的頭葷眼花,越看越糊涂,
所有發言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已知立場”對”未知的世界”做揣測,做推論,
會有”交集”會有”共識”?那才怪?
說某某基金怎樣?某某經理人又如何?它們的思想?她們的脈落?
這些也不過是透過寫書的人(或是寫文章的人)自己的觀察,思想,所編串出來的情節,它的真實性有多少?那真是天知道?
會需要有幾拾個數學專家去合作的東西,光憑我們三言兩語就要能”敘述別人的工作精隨”?可能也不容易辦到,所以大家的討論也還是在帶有”憶測”的情況下,所各自編撰出來的言語,這個情景就跟”股市”的投資者各有各的思想,方法,門派,是很相像的,想要有個共同的結果?幾乎是不太可能,
自從來到這個網站,看到了很多我所未曾接觸過的”層面”我就先稱他為”有學問”的層面,而在這個有學問的層面理,我們看到很多”很有理的學問”又被另一個更有理的學問所推翻,所擱置,而這些作為又是同一個”有學問的人所為”所以,這應該就是”學術進步的過程”學術進步的模式,(我只是猜想,而無法確認,因為我是有學問的門外漢)(最后的檢查文章時才發現我所講的”有學問”應該就是”資訊學”)
在股市,尤其是期市,這種變換快速,吃人不吐骨頭,的金融操作世界裡,像我們這種”小額的操作者”如果要靠”學問”去操作獲利?無疑是”異想天開”
我的想法是
”有學問的操作?必須要有有學問操作的基本背景,那就是要有鉅額的”資金”作為支撐,做為依靠,因為光是一個”數學家”的薪資可能就是我們這種”小額操作者”全部操作資金的幾倍,或是幾拾倍,更何況是個有幾拾個”數學家”為基礎的”金融巨孽”操作機構的資金背景?
我個人的基本思想是,我們只能在現有的”操作環境”自己的資金能力,自己的技術能耐,現成的操作軟體環境下,用自己的”觀察”,去找到能”獲利”的關鍵,
能有”觀察”的能力,背景,去找到自己獨有的”獲利”關鍵,才能在這個”吃人的世界”
有一點立足的可能,不然的話?就只有當個”被食者”只到”財光失望的離開為止”
wldtw2008兄我想我的操作理念與您的操作理念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我是個沒有”資訊學基礎的”投機者”我沒有”資訊”的基本常識,更沒有深遠的理想,
我只有在每天不斷的觀察中去尋找更新,更確切的獲利機會,和獲利的可能現象,
依據這些”觀察的新現象”去變更自己的”程式基本架構”
只要這些”程式基本架構”能滿足我的基本操作目標,我就認為是”達到目標”了,
我的基本操作觀念還是以”不貪”為基本思維,每天只要”達標”就停止操作,
而我的”達標”只是別人所不削一顧的”臺指期11.38點,(www.kzuj.com.cn )
而我的實際應用的操作程式最基本的要求卻是勝率要達55%以上,
獲利的標準是”操作次數*9.5>TS的回測總獲利數”(TS的所有數據都歸0,臺指期的一點也只設為一元)大家共勉之!
0070007門外漢兄,小額跟鉅額,怎會是操作成敗的關鍵? 關鍵在進場后我們作了什麼恰當的處理
如果金額大小會是關鍵的話,那麼就只會是格局的問題,永遠無法提昇自己的能力和層次
就操作臺積電而言,10萬和1億有什麼差別?
您要賺11.38點,就去賺11.38點,說句題外話,臺指期怎麼賺11.38點,要嘛賺11點,要嘛賺12點
人都能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操作,如果您能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創造優勢,GO! 去交易賺錢
但不能蓋棺論定,懷疑別人好高騖遠,整天打高空? 在每個領域人人都在學習,可能從自己的失敗經驗學習
也可能從自己領域的老虎伍茲上學習,您不能理解這個領域的成功基金在作什麼
又怎能說別人都不懂,不用浪費時間,只要像我一樣立志賺11點就好了?
到高應大金資所走一趟,不用拜訪老師,這裡很多學生都懂這些道理
照您的邏輯來說,能賺錢的程式不用拿出來賣,自己賺就好了,只有不賺錢的才拿出來賣
這麼說好了,金資所的很多老師經常都在教真正會賺錢的方法,如臺指期和ETF的套利,選擇權的組合交易等
他們有他們的遠大志向和抱負,不是用11點賺錢與否,去區隔定義出那些學問是否真正有用的
若要談操作實務,金資所有很多操作實務夠強的學生,歡迎抽空切磋(www.kzuj.com.cn )
我感覺得您以為這個論壇上的人大都是想不勞而獲,沒有操作經驗的學生
這點讓我感到十分驚奇!
有思路,想編寫各種指標公式,程序化交易模型,選股公式,預警公式的朋友
可聯系技術人員 QQ: 511411198 進行 有償 編寫!(不貴!點擊查看價格!)
- 上一篇:古期薦讀:期貨交易程式與機率(1)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